-->

“我相信,于是我坚持”——东莞音乐剧十年原创路回眸

来源:《中国百老汇》杂志 作者:毕中林  发布时间:2017-12-21 17:34
                                  
 
        序曲:十年生聚,方得始终
 
        在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问梁山伯“你怎么写时间?”他回答说“藏在影子里看不见的光线。”
        十年时间确如看不见的光影,它一直存在却又抓不住。时间让人们不停地向前奔突,去追逐自己坚信的梦想。这种坚持,源自于相信的力量。过去十年,对于成长中的中国原创音乐剧来说,最为显著的态势是涌入了东莞音乐剧这股奔腾的急流,汹涌,不安分。
        2016年11月8日,这是东莞原创音乐剧十周年暨第五届中国·东莞音乐剧节盛大启幕的时刻。
        十周年,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个崭新起点。对于中国原创音乐剧,无论是东莞还是世界,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去打量、回顾和思考过去十年的屐痕历程。质疑和荣誉都成为历史,东莞推动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这些人,始终如剧中那些角色一样,有执着,有勇敢,有不甘放弃,继续坚持着“二”的精神向着“中国音乐剧之都”的方向努力前行。坚持,是因为相信。
        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第五届中国·东莞音乐剧节盛大推出的本土原创音乐剧以及邀请献演的知名剧目,其盛况都将呈现新的异彩。这不仅体现东莞自身的剧目原创能力,也有举办音乐剧节盛会的经验和组织能力。
        本届音乐剧节开幕式上最大的亮点,是本土题材莞产音乐剧《虎门销烟》以其史诗般的气势演绎发生在东莞的那段浩壮历史。历史将在舞台重现这样一幕: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日(1839年3月10日),两广总督林则徐一到广州,随即宣布对外国商人的禁烟令,向天下告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请民众立于池边,让他们亲眼目睹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如何在石灰与海水中被销毁一尽。虎门,这个位于东莞南部的沿海一隅,从此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篇之地。
11月8日,第五届东莞音乐剧节在《虎门销烟》的浩然之气中启幕,兼顾本土原创、国内精品和国外名剧,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规模上均比往届大幅提升。历时一月,逾20场演出将缤纷呈现。令人期待的,还有英国原版经典音乐剧《人鬼情未了》,让中国观众零距离观赏到结合高科技3D舞台技术的爱情巨作,饱览风靡全球26年的经典剧目,感受“相信彼此、相信爱情、相信永恒”的爱情主题。此外,世界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中文版)、香港音乐剧《恋爱轻飘飘》、广东电台音乐之声团队《声梦情缘》等国内外优秀剧目也将在本届音乐剧节舞台精彩亮相。
艺术是一座城市的标识符码,是一座城市形象的代言和象征。如今,在国内一说起音乐剧,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南国城市东莞。正如一提起电影,就会想到好莱坞,一谈到音乐就会想到维也纳那样。毕竟,东莞用了十年的努力,让这种联想存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我相信,于是我坚持”——东莞音乐剧十年原创路回眸(图1)
        (图:东莞原创音乐剧《蝶》演出剧照)

        缘起:“我敢想,于是我尝试”
 
        2007年,东莞提出打造“音乐剧之都”的恢弘构想,成为在国内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提出打造“音乐剧之都”的城市。尽管当初这一构想的提出在外界一些人看来只是一个奢侈的梦想,但东莞这个被媒体称为“敢性之城”的南方地级城市,凭借其改革开放前沿地所积累的经验优势和个性勇气,又一次在褒贬不一见仁见智的声音中朝着自己认定的艺术目标实践前行。
        十年来,东莞原创音乐剧产量丰富,共创演了14部原创音乐剧:《蝶》《爱上邓丽君》《三毛流浪记》《王牌游戏》《钢的琴》《妈妈再爱我一次》《王二的长征》《聂小倩与宁采臣》《啊!古岭》《下一个出口,望牛墩》《蔬菜总动员》《美人鱼》,以及今年推出的《虎门销烟》《青蛙远征队》。这些熠熠闪烁的精品剧目,让东莞这个向来以制造业享誉全球的南国城市,成为目前国内生产原创音乐剧作品最多的城市,且剧目平均演出场次达百余场,在国内音乐剧创作生产领域赢得了高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倘若从全国音乐剧发展现状来审视东莞原创音乐剧成就,可以明显地感知“东莞现象”既有鲜明的个案特点,又反映出时代对艺术创作的召唤。理性而论,国内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出目前依然还在学习模仿阶段,观众对优秀的中国原创音乐剧依然充满期待。缺乏优秀的原创作品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瓶颈短板,而东莞却向着这一短板力求突破,通过“平均每年精心打造一部原创音乐剧”的扎实努力试图改变中国音乐剧的原创之忧。
        “东莞比其他城市更需要艺术”。这是2007年时任东莞玉兰大剧院管委会主任、现市文联主席周汉标的由衷感慨。作为东莞音乐剧发展的始作俑者和重要推动者,他深度参与了每一部东莞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推广。
        周汉标说,诞生音乐剧的英国工业时代与制造业名城东莞的城市特质尤为相似,相信音乐剧能使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再添一点浪漫,能培育东莞城市独特的艺术气质与浪漫情怀,能丰富东莞的城市品格。在他看来,政府发展文化艺术,不能单单满足百姓的浅层娱乐要求,还要发展高雅艺术,这对市民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方式有一个积极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信心化为行动的力量,东莞十年音乐剧发展探索之路,最后总结出了一个全国首创的“东莞模式”:“政府扶持,指标监管,企业承办,项目办团,院线营销”。从2007年起,东莞城市文化精品创作的突破口选定国内方兴未艾的音乐剧,提出用20年时间,扶持本土音乐剧的创作、举办音乐剧节和引进优秀音乐剧汇演,力争把东莞打造为“音乐剧之都”。
        经过十年的厚积薄发,“莞产”音乐剧一部又一部地诞生,一部又一部地获奖,成功举办了四届音乐剧节。一个直接的效应是,现在外地观众一看到是东莞创编生产的音乐剧,就会认为应是质量上乘之作。“莞产”音乐剧国内巡演的上座率超过80%,票房非常高。“莞产”音乐剧俨然成为当下国内音乐剧的质量与信心的晴雨表,先后斩获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最高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特别奖”等重要奖项。
        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王祖皆认为,东莞自2007年确定打造“音乐剧之都”目标之后,以敢为人先的气魄、从不动摇的精神和东莞制造的速度呈现了十多部优秀的音乐剧,创建了中国音乐剧的“东莞绿洲”,对全国的音乐剧发展和繁荣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中国音乐剧应该向东莞学习,坚守中国音乐剧的阵地,辛苦浇灌中国音乐剧的“绿洲”,让“打造中国音乐剧原创品牌,开拓中国音乐剧娱乐产业”的梦想成真。
        王祖皆还总结出东莞音乐剧创作生产做到了“三个第一”:在全国城市当中第一个提出打造音乐剧之都,第一个建立起‘五合一’音乐剧生产运营机制,第一个真正把创作作为中心任务,把作品作为立世的资本。
        知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以点题式的评价指出,东莞这种音乐剧创编模式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可以说,东莞用十年的时间改写了中国音乐剧版图,而音乐剧又改变了东莞的生活习惯乃至城市形象。
 “我相信,于是我坚持”——东莞音乐剧十年原创路回眸(图2)
 (图:东莞原创音乐剧《王二的长征》演出剧照)

        洗礼:“我思考,于是我担当”
 
        过去十年,在东莞原创音乐剧的感染侵淫下,观众感受到的不啻是那些直击人心的舞台叙事。那些剧中人物角色以其非同一般的个性与精神,让我们的内心自觉不自觉地经受一番洗礼。这种精神有《蝶》中梁山伯的叛逆与不拘、《钢的琴》中陈桂林的不屈与执着、《聂小倩与宁采臣》中聂小倩的痴情与勇敢,也有《王二的长征》中王二的守信与质朴,以及《啊!鼓岭》中加德纳的执信和永不放弃。
        这些文艺精品不像一般的消费品,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乃至改造我们精神世界或价值取向的人生教材。回顾东莞原创音乐剧十年的历程,令我们真正点赞的,不仅仅是其产量的丰富或市场运作的创新,抑或城市文化品牌的营销,而是回归到每一部作品本身,是这些舞台叙事和艺术魅力着实打动了我们每一个观众。纵使时间会淡忘它的产地、作者和演员,但是我们不会轻易遗忘这些艺术叙事给我们心灵带来的经久震撼,这些艺术形象的教育力量将营养我们一生。
        通过观赏这些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文艺作品,感受其内容的思想性及厚重度。纵向考察东莞原创音乐剧作品,我们发现这些作品都在力图尝试将现实主义题材与理想主义追求两种精神互渗融合。其主创人员一直在通过作品的呈现言说来表达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构建理念,来传达他们为中国音乐剧艺术发展探路前行的使命感。我们发现,东莞音乐剧作品主创团队阵营变化不大,要做到不掉入自己的艺术模式苑囿很难,且每部作品从形式、内容到思想均有新意,这种挑战不能不令人叹服于艺术家们在坚持原创之路的同时,一贯锐意创新谋求新变的个性追求。
        从2007年首部音乐剧《蝶》的惊艳问世到《王二的长征》奏起的“国民精神启蒙”的时代强音,从《钢的琴》要“造一架钢的琴”的理想主义的坚毅与执著到《啊!鼓岭》展示“等待是因为相信、相信是因为有希望”的人性美好的光芒,东莞原创音乐剧在题材和主题上均有明确的道义担当,都集中展现了一种贴近人性的人文关怀,在深层次上诠释着关于人的存在与价值的反思,并以艺术的形式抵达审美、求真、向善之维。
        东莞音乐剧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原创和精品路线,即创作出不仅禁得住市场考验,更能经得住思想和艺术价值拷问的精神产品。这些产品在消费和娱乐充斥人们的文化生活的当下,依然能够令观众产生精神上的熏陶和抚慰,提升民众内心对理性的崇尚,以及对主流价值观的坚守与弘扬。纵观古今中外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文艺对人们思想影响的事实,可以发现,经得住历史大浪淘沙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其高品质的艺术功能对时代的影响总是深远的。诚然,就目前的社会效应来看,东莞原创的系列音乐剧作品并未达到历代杰出精品的高度,但其敢于提出梦想、勇于先行且“荣辱一肩担”的胆识气魄,以及这种严肃的文艺创作精神与创作生产态度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这些“莞产”音乐剧无不以艺术的独特触角演绎着人性的光辉和理想主义的光芒。
 “我相信,于是我坚持”——东莞音乐剧十年原创路回眸(图3)
 (图:东莞原创音乐剧《钢的琴》演出剧照)

        模式:“我无畏,于是我创新”
 
        众所周知,国内音乐剧要想如百老汇、伦敦西区那样一样盈利丰厚且经久不衰,必须有精品剧目驻地长期演出,才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回报。但当前国内音乐剧最大的短板便是没有经典剧目,也无法实现长期驻演。鉴于这些局限,东莞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地选择与保利院线合作联盟,此番创举可以避短就长相得益彰。
        具体而言,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新潮的总结概括可窥全豹。近年来,东莞已经探索形成了音乐剧生产和营销的“五合一模式”,即“政府扶持、指标监管、企业承办、项目办团、院线营销”。“政府扶持”,主要包括政府免费提供排练场地及设施设备、补贴剧目参赛费用、奖励获奖作品、扶持剧目创作等;“指标监管”,是指政府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要求创作基地在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作品数量、演出场次、作品质量等;“企业承办”,是指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由松雷、保利等公司具体负责创作基地的资金投入、生产营销、运作管理并自负盈亏;“项目办团”,就是围绕音乐剧创作项目招聘演员、组建艺术团队,项目完成后团队自然解体;“院线营销”,则是通过北京保利影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所掌控的国内舞台艺术院线系统和覆盖全国的票务网络体系,按市场规律组织营销,把东莞原创音乐剧作品不断推向全国、推向海外。
        东莞对于音乐剧市场的贡献还体现在培育了大量的音乐剧观众。自玉兰大剧院建成之日起,东莞迄今引进了60多部国内外著名音乐剧来莞演出。同类演出,在政府的票价补贴下,东莞的票价只有广州、深圳的1/2,上海的1/3。例如,玉兰大剧院在2008、2009年曾引进过百老汇著名音乐剧《猫》,分别演了8场和4场,最高票价只需要480元。而《猫》在广州、深圳演出的最高票价要2000元以上。政府补贴以及低票价抢票等活动,让市民用较低的票价看到了国际级演出,实实在在地在文化惠民演出中推进了艺术普及和观众培养。
        应该说,东莞音乐剧创编生产探索贡献了另一种“东莞经验”,这种经验为当前中国音乐剧如何走向市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了巩固和提升音乐剧的品牌效应,东莞自2007年起还启动了“东莞音乐剧节”这一品牌活动,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举办音乐剧节的城市。东莞音乐剧节借用外力,与国内知名艺术机构合作,如自第三届起联合中国音乐剧协会共同举办,邀请了国内外经典音乐剧目参与展演,并颁发音乐剧剧目“莞香奖”,举办了中国音乐剧发展高峰论坛,正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东莞音乐剧”这一文化品牌的内涵和外延。
        酒香不怕巷子深。东莞浓烈的音乐剧文化氛围,吸引了全国音乐剧人才慕名而至。其中,三宝、李盾、影子等一大批国内顶尖的优秀音乐剧创作人才和团队选择落户东莞,并先后组建了东莞塘厦、东城和望牛墩三个音乐剧创作生产基地。三个基地于2014年12月全部升格为“国字号”中国音乐剧协会创作基地,为莞产音乐剧的创编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三个音乐剧创作基地的成立,是东莞社会办专业艺术团队的一次示范,是整合资源推出文艺精品的一次尝试,是“音乐剧之都”建设的一次深化。
 
        结语:“我相信,于是我坚持!”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提升城市形象的意义显而易见。随着城市的转型与嬗变,人们的内心被财富、地位等物质追求所包裹,生存的压力与现实的困境交织一起,理想、信仰与抱负渐次退去,以主流价值观为倡导的文艺生活渐次退位。这时,以精品文艺为主的具有理性精神的文化产品其社会引导意义显得正当其时尤为重要。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我们相信文艺能够改变城市生活,即使这样的改变不在一朝一夕中显现,却足够为现代城市生活奠定精神的底子和底线。
东莞,就是最好的诠释。其实,一座城市始终坚持音乐剧的原创之路,足见一座城市坚定的文化梦想和宽厚的人文情怀。其艺术原创的根须已触及到时代与社会贴近大地与民众的角落,碰触到了民众心中最敏感最柔软的情感。诚然,这种原创精神离不开现实主义的土壤,也不能舍弃理想主义的阳光雨露。东莞始终在践行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梦想。
        而这,也在促使外界对这座城市的认可。尽管东莞原创音乐剧之路还很长,但这种坚持的力量早已孕育在东莞一些音乐剧作品的台词唱段中。东莞首部音乐剧《蝶》最后高潮那一幕激荡人心,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时齐唱爱情的永恒,经典将永不落幕——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
        爱,是种飞翔的方式,
        不唱浪漫的情诗,
        我热爱,于是我坚持!
        在我们这个时代里,
        爱,是我斗争的方式!
        不给任何人解释,
        我相信,于是我坚持!
         (完)
           (本文作者:毕中林)

(本文原载《中国百老汇》杂志 2016年10号封面报道)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