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向明:写意油画里的蓝调之梦

来源:中国时代文化网 作者:王飞  发布时间:2019-04-06 11:04
叶向明:写意油画里的蓝调之梦
 
 
文/王飞 
 
青墙白顶,雅致错落,高挑的空间,阳光透过琉璃幕顶,纵情直泻而下。走进岭南美术馆,一股简约而脱俗的意蕴由外而内漫过身心,顿然像被洗过一般怡悦。
一袭微卷长发,一根粗重雪茄,一方黑框眼镜,数根染白髭须,一派浓烈而直白的艺术家风格。这就是东莞市岭南美术馆馆长、岭南画院院长、艺术家叶向明。
多年来,他以三位一体的身份,属意岭南文化之责任,承续岭南派前辈大家之先路,创新阐发书画之形意,构建岭南艺术之高度,博采中西,几成大观。
叶向明:写意油画里的蓝调之梦(图1) 
叶向明油画作品

蓝调之梦
 
走进他的画室,数米高的画板占去画室一角,手持五彩颜料盘,澎湃而多样的意象在他的笔下弥漫开来……
梦,一个又一个,充斥在每个人身心忙碌之后倒下的宁静里。虚无、灵幻、荒诞、隐秘,却又逃不出纷乱而沉重的世界。
打开叶向明的《梦之旅系列》,抽象与隔裂的意向直面而来,顶格逾矩的铺陈。最显眼的,当数或隐或现的女子的面孔,和她眼角溢出的明亮的眼泪,而巨大的变异的眼泪,早已散落在各处。
梦境的纷杂、内心的混乱、爱欲的梦魇、鱼水的腥味、肉体的断裂、人性的肢解、隐秘的冲动、抗争的无奈、精神的出离、摆脱的沉重、灵魂的呐喊、飞升的渴望……在画家笔下蔓延开来。
《梦之旅系列之49》表现得更为明显——巨大的翅膀折断掉落,无力与无助无以对抗沉窒的压抑,大颗的眼泪纷飞,闭上眼的那一刻,灵魂初始的飞天方才让她超脱现实的纷扰与悲伤,受伤的身心得到舒缓和释放,唯有如此,一场梦之旅才让身心得到安宁。
叶向明的梦之旅系列,正是人生自求解脱的心路之旅,名之以梦,方可脱开具象,进入到精神探索的纯粹意境。写意的力量,远胜于写实。
人活着何尝不是一场梦?几个观照到自性真我?若依道家来看,得道之人为“真人”,余之为“假人”。若依佛家来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夜梦,昼幻——夜里做的梦是梦,白天醒来做事是幻境,因为那些都没有一个不变的自性。
对不同艺术形态的感通,是艺术家获取灵感、获取养分、创新突破的一种路径其中之一,就是绘画与音乐的跨界表达。有人说叶向明的作品里有萨克斯的回旋轻柔、小提琴协奏曲的曼妙,还有一种咖啡的复杂多变的味道。
回顾多年的绘画生涯,叶向明认为他早期的色彩更多趋向于一种英雄主义的理想。那时,他很喜欢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的乐章——规模宏大、充沛有力、情感丰富、结合了诗意和力量,持有耐力,坚守理想。这与叶向明的精神品格一脉相合。
如果说艺术都在寻找各自的解脱,那么,这也是人生的目的——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修行;而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脱。叶向明在他的蓝调之梦里,或是“传承与超越”“寻源问道”里,以及在他“开放的毛孔”“记忆的影子”里,在寻求一种怎样的解脱?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叶向明早期的艺术探索阶段。
 
 
 叶向明:写意油画里的蓝调之梦(图2)
超越之旅
 
1982年,“文革”之后的中国,百废待兴,质朴而热烈的城乡,空气里几乎嗅不到艺术的味道。在那个大学生稀缺的年代,叶向明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他是东莞第一个考上广州美院的大学生。
叶向明上大学时,受“八五思潮”的影响,师生都在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对接与扬弃西方艺术。这与吴冠中、刘海粟、徐悲鸿这些艺术大家把西方的绘画带到中国、在中西融合的美术实践脉络与影响是分不开的。
水彩是每个学院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叶向明学习西方水彩的古典主义写实体系,早期的作品和那个时代的作品比较相合:讲究严谨,臻于细腻。水分淋漓的英式画面效果,是广州美院水彩教学的一个方向。但他的作品已经呈现出“去水分”的倾向,这已反映出叶向明在大学期间就已有意超脱学院艺术的视野,大胆尝试创新的艺术之路。这何尝不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惧羁绊的超越之旅?
“去水分”“重线条”,时间和奖项最终证明了他的探索是成功的——《悠悠岁月》获得了首届“广东省水彩画展”金奖,那是他首次尝试通过创作来让公众给他打分。我们现在打开这幅画,有一种不似水彩的直觉,淡褚色的底色,细腻写实,线条优美,完全别于晕染朦胧的传统水彩,让人眼前一亮。
叶向明的作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早期在大学期间的写实见长。第二个阶段,是他着意探索的西方线条与东方气韵相合的意境。吴冠中、徐悲鸿这些大家都尝试过把西方绘画写实和精妙的地方,融入到中国画的技法,开创了别样的画风和意境。
在第一个阶段,他的导师郭少刚是苏联的列宾美术学院正宗的毕业生,所以教的素描是契斯恰克夫体系,在边上不存在有线条,所有的边线都是一个纵深的面。另一个导师提出了叫“德派素描”,以外轮廓线为主导表达物象,注重写实,格调严谨。
在第二个阶段,叶向明水彩画、油画的创作,将清晰的线条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气韵。在叶向明看来,近代的李可染先生在中国画有创造的部分,其实就是直接挪用了西方画建筑的线条,用中国的毛笔去画中国的建筑,形成了李可染的一种创新。
“这是骨子里面反映出我的风格是由一个东方人的基因决定的。”叶向明说,“因为西方的是纯理性为主导,东方是以主观的经验主义为主导。所以我的线条显然是西方的绘画理念,当然它里面有东方的叩问和情调。”
西方技巧,东方气韵——叶向明的线条,将中国国画的意向融入到西方绘画的理念中,这成了叶向明以追求真我、继续探求艺术之光又一次的解脱之旅。
抽象主义起源于西方。西方早期的彼埃·蒙德里安、康定斯基两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以一种音乐的方式进入到抽象主义的时代理解,特别是他们早期的作品,是以音乐的方式去命名。前者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叶向明坦言:这两位大师的理念和实践对他影响很大。“这是很重要的一把钥匙——通往抽象主义的一把钥匙。”叶向明说,“但是我的作品其实也是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写实主义转向抽象主义的过程,当然是以一种形态,所以我当时是以一种具象的形象去表达音乐,当然加上了色彩。”
于是,便有了蔚为大观的“梦之旅系列”“蓝调系列”“吉祥中国系列”。主题多重性、意向无焦点性的表达,就像一个数学的公式留给后人把它完善,把它阐述……
 
中式情结
 
叶向明喜欢看书,不论是中国美术史还是世界美术史,相关书籍已被他翻了无数遍。包括《论语》,他一看就是20年,直到今天,他每周都会翻阅,并对其中的道理和思想进行追问,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深意,延展于他的创作转型中,就成了“艺术创作,中西和而不同”,就成了中国元素融入到他的油画创作当中。于是,便有了“吉祥中国”系列。
艺术转型总是孤独的,甚至需要达摩九年面壁的决然与恒持。回顾自己的艺术经历,叶向明认为:转变是非常自然的,其实很多人都拥有转变的想法,但现实中很多人都不愿意转变。因为转变之后就会变得孤独,坚持转变之路可能没有人关心你、理解你。
作为一位艺术家,当年获得的水彩画展金奖,其实是对他前半段艺术生涯的一个小结。但是拿下金奖之后,他觉得超越了自己,那么继续转变的目的在哪里?寄托在哪里?
如佛家“世出世间,灵明观照”所言,这种力量是强大的,唯有如此才能发现最真实的自己。叶向明继续回归内心,发现自己对整个世界的思考其实是凌乱而没有焦点的。这种失重让他难以适应,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
这个追问的过程,有点像佛家的参禅,参禅本身就是寻找身心解脱的出路。叶向明自己参悟时发现:用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更符合自己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感悟。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创新,基本上形成了属于他独特的个人艺术语言,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风格——一个图形、一种元素、多种意向。他说:“这让我觉得很欣慰!”
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叶向明更愿意用“自然生长”来比拟。在新的创作阶段中,他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自我”是什么?在整个大环境下我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在“自我”已经思考得很清楚时,他坚守一种无主题的创作,一种纯粹地处于抽象的创作。
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存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由梦而始,而观蓝调,可见二者相生相合的艺术历程,明滋暗长,游走在摧折与重生、挣扎与向往、肉体与灵魂、沉重与出离的多样审美之中,无以复加。
从事艺术创作,北京的文化土壤自然是众多艺术家向往的。2010年,叶向明在北京设立工作室,2012年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访学。这几年他在关山月美术馆、古元美术馆等场馆多次举办个展,也出国参加展览,获得日本“第十八届奈良国际美术研究展览”大奖、日本“第六次鉴真文化艺术作品展”最高优秀奖等奖项,作品被国内外公私机构收藏,另外出版个人作品集七部。
 
天使之泪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即使我们在黑暗的欲望、分裂的人性中,戴着面具做事,甚至在违背内心的行为中穿行,周旋于骨感的世界,那个天使总在理想的高空飞翔。
叶向明自己很关注《梦之旅系列》里的一个符号——一滴眼泪,一个飞翔的天使。这种特定的符号是他从好莱坞电影里面所总结的,悲伤的外在形式,就是那一滴泪珠。
受西方主义的影响,叶向明特别欣赏毕加索以蓝调、玫瑰色等不同创作时期的状态。毕加索一生的创作,几乎无一例外与女性相关。叶向明的《梦之旅》《蓝调》系列,女性几乎在每一个单幅作品里反复出现。
不同的是,毕加索的艺术情色意味很浓,而叶向明的作品情感意蕴较厚。毕加索的作品里看到女性主动的自信,叶向明的作品里读出女人被动的抗争。
色调上,毕加索的创作分为蓝色时期、粉红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等,叶向明的创作,有蓝色的冷峻和忧郁,有粉红的升腾与欢乐。
叶向明抽象变形的画家语言,在画布上倾泻而出,观者跟随画家深入其间,想要探求人性的本质与真我之性,其艺术的律动必然是抽象变形的。这有点像卡夫卡的《变形记》,一大早醒来的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我是谁?生命在哪里?我在这一场生之为人的旅程中,价值与意义到底是什么?生者遭受炼狱,心灵向往光明,天堂之路在哪里?于是有了艺术,有了哲学,有了宗教,有了生生不息的求索……
透过叶向明的蓝调、梦之旅、吉祥中国系列,我们看到毕加索、弗罗伊德、卡尔维诺、艾伦·金斯堡的影子,跃动的蓝调与后现代的诗歌纵横起伏。
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它潜藏在人的潜意识里。而叶向明的抽象艺术里,或多或少能够感受到性的流动。比如《梦之旅系列NO.190》里赤裸的身体、鱼水的腥味。
 
转变之路
 
作为画家,多年前叶向明在北京宋庄就有自己的工作室,每个月都会去几次。
在艺术创作方面,这几十年来叶向明主要做了几件事,一是画自己的画,二是坚定地做“写实主义在中国”的研究,三是在中国推进“中国写意油画”这一品牌,四是推进当代油画的发展,五是推进公共艺术。
眼下,东莞的一些艺术会所、画廊、私人美术馆也正在兴起。而兼具商业与学术两大功能的,只有岭南美术馆。有了美术馆后,就通过展览等活动,形成艺术联盟,还有一些企业家联盟、商会联盟、收藏界的人士、收藏家协会、各大院校、地区性画院,他们陆续来到这里各取所需。
其实叶向明与其他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一直在做一个“局”——立足东莞,胸怀岭南,站在岭南艺术推广与传承的战略高度,以岭南美术馆、岭南画院为依托,对接更多的艺术家、艺术资源、商业市场,打造一个平等开放、交融交流、共建共享的艺术平台。同时,以此为东莞打造“文化名城”助力,促进东莞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这当然需要战略的高度、持续的投入、巨大的热情、艺术的执着和自觉的担当,每一个方面,叶向明都要亲自掌舵。但是他平时非常忙,因为他有三个身份:美术馆馆长、画院院长、画家。在叶向明的主导下,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在整合艺术资源、开展艺术创作与交流、策动展览及收藏、培养艺术土壤、推动当地美术教育等方面,呈现了日新又新的效果。
作为美术馆馆长,叶向明不断思考如何在岭南画派精神的基础上提升它在当代的影响力,立足岭南,走向全国,影响世界。目前,中国写意精神已成为岭南美术馆的一个重要学术品牌。
作为美术馆馆长,依托美术馆和画院推动当地美术教育,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岭南美术馆进行了两项探索,第一是少儿教育,设定“杨之光美术中心”,每年都有一些社会推广活动;第二是成人培训,成人培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普及性,针对对艺术感兴趣的人群,很多人是企业家,他们希望在艺术领域寻求一种精神寄托,此外还设立一个“艺画社”,常年为东莞籍的艺术爱好者提供活动场所。二是更专业层面的培训,成立了中央美院岭南培训基地,以“走进来、走出去”的教学理念,把东莞的学员带到中央美院,也有中央美院的专业教授过来教学、采风和写生。另外,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的一个硕士生培养点也设在岭南美术馆。
“资源整合!”叶向明说,“以岭南美术馆上好的硬件,把各方的艺术资源带到东莞来,营造文化东莞的氛围。”作为画院院长,参加全国画院年会、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全国美术馆馆长的交流会、培训班等。“丰富的生活阅历,补充了我对历史、事物价值判断的战略高度。”他说,“但是我个人更为喜爱身处在工作室的状态,那种面对作品、面对自我可以自由表达的状态。”
作为策展人,近年他策划了多起“走出去”与“引进来”的高水平展览。比如馆藏展览多年入选文化部策划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提升了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的知名度。他成功促成了与瑞士巴塞尔、前任蓬皮杜美术馆馆长克劳斯·李特曼(Klaus Littmann)的合作。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通过近年来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策划、引入的文化交流与展览活动,可以窥测当代艺术群体的生态与发展脉络。作为一所专业艺术机构的掌舵人,叶向明的文化作为对区域文化的形象带来了正面而持久的影响,使位居一隅之地的岭南画院和岭南美术馆,成为了立足东莞辐射全国的重要文化地标。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