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告诉我们,最简练的艺术也是最生动的艺术。课堂其实也是这样,只有力求简练,才能凸显价值。具体来讲,思路简单,操作简练,归纳简明。这其实就是简约课堂的核心。
课堂跟生活一样,好多东西必须学会放下。那些可有可无的、越俎代庖的、冗繁陈旧的-----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不管是偏好还是习惯,只要有悖于课堂高效生成,阻碍了课堂深度发展,就必须坚决而彻底地丢弃,才能让课堂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说得再通俗一点,两个字能表达清楚的,绝不用三个字、四个字;一句话能说明白的,绝不用第二句、第三句;一个活动能解决问题,就绝不用其他活动。
课堂要深耕,思路须简约。学习要高效,过程讲科学。活动要聚焦核心,目标明确,避免形式化和碎片化。每一个环节都应紧扣教学主线,服务于学生的深度理解与思维发展。删繁就简,突出本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最大化的收获。
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教师要把自己的想法教给自己的学生。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经常会带着遗憾离开教室,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当然多种多样,但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课堂太臃肿,想法太贪,心太狠太重。因为课堂的内容一旦太庞杂,就会失去重点,缺少练习,缺乏思考,疲于应付任务。最要命的是学生无所适从,效率低下。
语文教学必须“减肥”,才能让学生喜欢我们的教学。我们要在课堂的思路、过程、主题等方面追求简约,用最直接的方式来开展一场全新模式的教学探索-----三简课堂。
三简课堂是我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的具体内涵是简单、简练、简明。
其中,简单是针对设计思路来讲的,具体目标是设计简单而内涵丰富(在简单中求丰富);简练是针对操作过程来说的,具体目标是任务清晰而训练到位(在简练中练能力);简明是针对主题挖掘来说的,具体目标是角度新颖而立意深刻(在多元中启迪悟性)。
教师上课一定要有六大管理意识: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活动,管理评价,管理总结。不能玩空架子,不能浪费时间,不能让学生一无所获。所以,我们必须用心设计,耐心操作,精心提炼,要上出有节奏、有发现、有创新、有趣味、有合作、有积累、有批判、有梦想、有深度与厚度的语文课。真正要实现这些我们所期盼的语文课堂,就要突出课堂的主任务,挖掘课堂的主问题,走出一条非常简单又别有风味的教学之路,这样就可以大幅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三简课堂其实在具体操作中有几个标准可以供大家参考:短文细教,长文短教,难文妙教,易文活教。没有哪一种教法可以一统天下,也没有哪一种学法能够包揽乾坤。教法变与不变,源于学情深浅;学法妙与不妙,源于眼光高低。对于教师来讲,要因文施教;对于学生来说,要因材施教。著名教育家于漪著文说:“现代教师最不缺的就是技术,而缺批判精神!”我深以为然。
这种现代教师所缺少的批判精神到底有哪些“内涵”?我以为,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缺少“一览众山小”的教学高度,二是缺少怀疑的眼光与勇气,三是缺少删繁就简的精神。放眼古今,细心了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大雅于凡,这样的大智慧绝不是今天才有,那是一辈又一辈古代先贤用深刻的教训形成的文化经验,是一拨又一拨英才豪杰用成功的经验凝成的智慧结晶。这种根植于骨子里的批判精神其实就是文明的沉淀,文化的扬弃,思想的交锋,精神的洗礼。
所以,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大道至简。思路简单,过程简练,归纳简明。
鲁迅笔下的《故乡》是一篇重量级小说,传统教学设计安排的是四课时,我总觉得占时太长,冗繁拖沓,不管从哪个层面上来讲都是一种资源浪费,很不值得。怎样突破解决?我琢磨了好久,准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解读文章,长文短教,以少胜多。
我想,任何课型只要能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升能力,达到预期,何乐而不为?于是我对《故乡》做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计,愿与各位方家商榷。
我们先要思考几个问题:《故乡》是一篇小说,重点要讲什么?《故乡》主题深邃,你的关注点在哪里?《故乡》是鲁迅的思想之路,也是鲁迅的希望之路,你是怎样理解“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那么,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完全可以按照以下内容构思,用两节课完成:
第一节流程:
1、简单介绍鲁迅,引出《故乡》,点出其地位。
2、《故乡》都写了哪些人物?请仔细分析他们都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3、请你结合这些人物给《故乡》选择一个主题词,并阐述理由。
4、小结。
第二节流程:
1、复习上节同学所选的主题词。大家既然都对《故乡》有自己的看法,那我们本节课就来精读两个文段。深入探究一下“我”的想法。
2、选段欣赏。
选段【一】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吗?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思考:哪些词语意义非凡?哪些句子一语双关?“我”都有哪些“想”?等等。
选段【二】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吗?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思考:(1)“我”害怕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请围绕本段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评论。
3、小结《故乡》。
(1)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故乡》太平实,你能否换一个题目,请说明理由。
(2)学完本文,最不能让你忘记的名言是什么?请阐述理由。
各位同仁可以回想,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我们紧紧地抓住人物这一条主线,思考“我”对故乡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变化寄托着怎样的深厚情感,给予了怎样的展望。达到了这个标准,我想《故乡》教学任务就已经完成,何必要扩展到第三节第四节呢?
许许多多的文章都可以提纲挈领,抓住主要内容,用最精炼的设计完成教学任务。著名作家梁晓声兼任大学教授时常说:“绝不允许我的任何一堂课按照别人的讲义来讲。”他同时也说,中文教学的尺度就是评论的能力,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开动脑筋。
教学如同读文章,绝不能人云亦云,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走向成熟,迈向大道至简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我们提倡“三简课堂”的实践理念是有根据的,也是基于课堂新理念下的一些长期实践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从实践角度谈谈三简课堂的七大特质:
(1)解放学生:我们简单、简练、简明的简约课堂旨在给学生留足练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解放学生的手脚。假如留白、思考、交流的时间充裕了,目的也就实现了。
(2)侧重能力:课堂真正目的是提升学生能力。三简课堂就是奔着这个目标而去,就是要从学生能力提升方面做文章。
(3)铺设生成:我们提倡三简课堂,就是要挖掘学生潜力,充分展示学生才华,教师在课堂生成中不断寻找契机,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4)提升胆量:没有胆量就缺少勇敢的精神,缺少胆量自然会人云亦云。“三简”就是要让学生敢于举手、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三简课堂就是培养有胆识、有见识、有学识的中学生。
(5)批判继承: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人尚且如此,今人怎敢墨守成规?三简课堂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精神,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批判继承,温故知新。
(6)开拓创新: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完全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新课改一直在启迪教师如何教,其实也是在启发学生怎样学,这就需要开拓创新。多交流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多合作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多探究会带来无穷的乐趣,这些都是三简课堂的目标和愿景。
(7)搭建平台:最出色的教师往往善于给学生创造提升和发展的平台,让学生找到成就感与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同时增进学生主动探究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所以,三简课堂就是要千方百计给学生搭建成长平台,不遗余力发扬真正的人梯精神。
三简课堂的价值与追求在于,把平常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互动式教学,把一般的知识教学变成思维教学,把低效的一头热变成多元发展。让教师的教充满智慧,让学生的学充满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