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砺前行,做好杂技创新“必答题”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作者:寄出去  发布时间:2017-08-28 09:05

  文 / 金重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一理念凝结了党对传统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指明了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是破解文化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导,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同时这无疑也是给杂技人出了一道题,“聚焦创新,让杂技艺术更美,水平更高,特色更明显的 ‘必答题’”。这既是扬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答题”,也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践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生产的一道“必答题”,体现出文艺工作大局中鲜明的创新导向。

  审清题:把握创新的丰富内涵。创新思维,是指马克思主义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创新求变的科学思维。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建设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杂技艺术传承繁衍三千余年,始终是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无论哪行哪业,原始创新都是万难之事,这种“无中生有”的创造性活动,需要依靠厚实的经验知识积累和薄发的奇思妙想。对杂技而言,所谓集成创新正如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所讲“杂技是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就是杂技界的胸怀和气魄。杂技从单一的艺术模式,发展到今天讲究情趣、情节到故事,这是一个飞跃,但无论怎么变化,杂技的本体是消亡不了的。因此大家大胆去做,在中国杂技节目中,演员即便开口唱了,只要杂技本体在,还是杂技,音乐不过是为我们服务。艺术永远没有对错之分,但是艺术绝对有高低之分,符合艺术内在规律、市场内在规律的,就是高,否则就是低。现代后现代艺术体征是:杂交、跨界、混搭、大融合,因此杂技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以杂技艺术为核,集其他姊妹艺术为一体的,富有后现代意味层次的、新型的综合艺术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强调在学习他人优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予以消化吸收再创新。类似于书法名家都是在临摹各类字帖的基础上,厚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新创了一种书法美学或潮流。杂技艺术的创新也可以参照、借鉴这种方式,而实际上,我们很多杂技艺人也的确是如此践行的,例如:《蹬人》、《蹬鼓》这些脚上蹬技节目原创于山东省杂技团,但后来被很多杂技团学习、效仿,并融入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创作出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如天津市杂技团的《中华雄风——蹬人》,在学习原版的基础上,实现了技巧技术的提高和编排技法的创新变化,让这类节目变得更加震撼,更具视觉感官的冲击力,让观众看到了新时代新杂技的新技术与新内涵。

  破准题:找到创新的具体路子。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衡量业务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准。总书记强调,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杂技艺术创新,是杂技人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必须明确主攻点,找到具体路径,做好“加减乘除法”。“加法”,就是科学提高技巧技艺技术难度、提升艺术美感,增加杂技本体亮点。“减法”,就是减轻观众观演时的紧张体验、减少杂技演员的后顾烦忧。“乘法”,就是充分释放创新的乘数效应,激发全体杂技人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激情、热情和责任担当。“除法”,就是破除影响杂技创新的制约和束缚。当前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握时机。在《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以及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浪潮中,顺势成事。以发展杂技文化产业、繁荣杂技文化事业为支撑,以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为突破,以增强杂技自身造血功能、适应文化市场需求为动力,全力打好聚焦杂技创新发展的主攻仗。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们杂技人要结合杂技发展的规律和自身的优势特点,着眼于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和杂技艺术的欣赏偏好趋向,按照聚焦创新发展的要求来审视思路办法,全面把握创新内涵,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杂技特点的创新路子。

  答好题:凝聚创新的强大合力。杂技艺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更需要广大杂技人的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协同推进。在创新发展中,强调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杂技文化产品和演出服务。各级党委政府是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引导、支持与鼓励。宣传文化主管部门、文联协会等要利用好艺术评奖、职称评定等杠杆调节作用,引导杂技院团、杂技从艺人员创新求变,确保创新政策、资金、措施等落细、落小、落实。杂技艺术领军人才是带动创新的关键群体,要充分发挥现有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培养新的创新后继人才,确保传承有序。各杂技团体务必注重集聚一批编导、编剧、舞美、音乐、道具、服装等各门类艺术领军人才,借力、合力创精品、塑品牌、育人才。同时,每个杂技人都是实现杂技创新的实践主体,要充分调动广大杂技从业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力宣传创新先进典型,在杂技界日渐形成求新思新创新的浓厚氛围。各杂技团体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探寻创新规律、树立创新理念、完善创新机制、提高创新智慧,将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用杂技创新引领杂技创业。

  广大杂技人只有坚定自信,聚焦创新,聚力发展,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杂技土地”,大力传承发展优秀杂技传统技艺技术,坚守延续杂技文化血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做到杂技艺术的创新发展和繁荣兴盛并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融入世界。(作者单位:建湖县文化馆)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