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与理论视野下的整体和深度——评柳冬妩《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

来源:中国时代文化网 作者:贺仲明  发布时间:2018-03-20 15:33
        大规模打工群体的出现,已经20多年了,打工文学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受到文学界的关注,时间也大致相似。但是,在读到柳冬妩的《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之前,我还没有看到对这一文学进行全面展示和研究的著作,因此,我们对打工文学的了解也基本上是局部和片面的,只看到一些符号,一些作家和作品的名字,却难以了解他(它)们背后的真实精神和内在品质。因此,柳冬妩的《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让我感到惊喜。这部有74万字数的厚重著述,对打工文学做了整体性的观察和思考,其中既有创作全景的概览、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又有与当前文学背景下其他文学类型、以及与世界文学历史上同类文学的比较研究,还有对许多重要文学作品的典型细读。点和面的结合,理论与创作的融汇,能够使阅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打工文学的面貌、历史,特别是能够更深入地体察到它的创作特征和内在精神。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该著的深度。因为近年来关于打工文学的评论并不算少,但受多方面的原因的影响,真正有深度的确实不多,许多思考和问题探讨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打工文学研究很需要理论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深入。《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在这方面颇能让人眼前一亮。它运用了多位西方理论家、多种文学和文化流派的理论思想,显示了作者在现代文学和文化理论方面的深厚积累,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运用这些理论时丝毫没有生搬硬套之处,行文也无晦涩造作之嫌。他非常自然地将理论思考融会于具体的论述当中,理论的应用也很有针对性,逻辑和表达都明确清晰。在许多文学批评被刻板晦涩的文学理论弄得面目全非的今天,特别是对于柳冬妩这样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批评家来说,这都是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
       正是因为具有了很好的理论视野,该著对许多问题的探讨具备了相当的高度和深度。比如第一卷对当前打工文学争论的几个焦点问题,诸如打工文学的文学性、题材限制等的探讨,该著的论述都颇为透辟。这不是说作者的看法就绝对正确,但毫无疑问,他的论述是针对问题本身、是具有理论高度的深入探究,体现了作者独立、有创见的思考和研究能力。它对于我们认识打工文学的现状,特别是解决我们长期以来对打工文学存在的某些疑虑与困惑,确实很有裨益。再如对许多文学文本的解读,作者也充分运用现代的异化、主体、身份、生态等文学文化理论,它们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泛泛而谈,而是真正立足于这些作品自身,以恰当的理论切入,灵巧地捕捉和挖掘出其背后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使这些作品的精神和艺术个性得以最大程度地凸显——没有足够的理论高度,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了思想的深度,该著给我另一个大的感触,就是它融入了作者的生命体验,融入了作者对打工者、对打工文学的强烈的热爱之情。柳冬妩曾经也是个打工者,经历过打工者所有的艰辛、苦痛甚至生离死别,只是靠着自己出色的文学才华和坚韧的追求精神,才得以离开打工者行列。正像鲁迅对叶紫的评述:“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顺民的一个世纪的经历”,柳冬妩的经历也差可比拟。所以,《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虽然是一部理论著述,但作者也许有太多的感同身受,难以自己,在不少论述,特别是对许多打工作家和作品的分析中,自觉不自觉地渗透了许多感情色彩。可以看得出来,虽然今天的柳冬妩已经离开了打工者行列,但他的内心始终保持对打工者的深情关注,心灵依旧挚切而沉重。
       情感和体验色彩的渗透,并没有影响该著的理性高度和思想深度,而是依靠在不同研究内容上的侧重,达到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还使该著呈现了更丰富的个性色彩。比如对打工诗歌的论述,作者的诗人身份显然让他对诗歌作品的复杂和微妙把握得更为准确,论述的文笔也更具有诗性色彩,应该是个案分析中最精彩的部分。同样,对打工作家的精神分析,也因为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感受和精神体验,显得非常细致精微,分析也透辟贴切,进入到最深层的心灵世界。而且,自然清晰的理论表达,辅以主体性的感受和文学性的语言风格,使该著具备了很好的可读性。或者说,这部著作既有独立深刻的理性思考,也是融合着心灵的创造之作。打工文学研究有这样的著作问世,是打工文学之福,柳冬妩能够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更是值得他和他这一代批评家骄傲的事情。
 
   (作者: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