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作者:郭志清  发布时间:2016-11-22 13:22

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研讨会在京举行(图1)

“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研讨会现场

  中国文化观察网讯(郭志清)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11月19日,由中国人才研究会和我校主办,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承办的“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来自中国人才研究会、部分省市人才协会、国内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代表共近160人参加此次研讨会。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新清致欢迎辞。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唐志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开幕式由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庆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王新清对与会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及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我校和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唐志敏表示,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重要的就业创业群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需要积极发挥理论研究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部署新安排,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发展目标,更需要加强理论指导、政策论证和技术支持,更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研究。他希望与会代表广泛交流,深入研讨,相互启发,取得丰硕成果。

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研讨会在京举行(图2)

部分论文获奖者

  本次研讨会征集论文80余篇,并专门成立评审组对论文进行评审,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家华教授宣读获奖论文名单。

  在专题发言阶段,围绕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的相关问题,李家华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廉思教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与政策评价研究室李志更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抗美教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捐书助学专项基金张立勇副秘书长,中国青年报编委、共青团新闻中心主任黄勇六位专家分别作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构建”“新兴青年群体特征分析与工作思考”“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就业的影响”“创新创业新态势下大学生村官‘预培养’机制的建构”“创业体验与职业人格塑造”“青年人才政策的若干思考”的专题发言。

  “打造新教育生态,推动新文明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李家华教授从“雾霾锁阳台,我怎能开怀?”“解决我们痛点的人才何在?”“大学有‘雾霾治理专业’吗?”等问题导入,从如何识别创业中国的人才红利,把握创新创业的教育道势,研习创新创业的教育术为,铸牢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自觉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构建这一主题,内容详尽,结构清晰。

  廉思教授开门见山,围绕着“新兴青年群体”展开分析。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呈现出“交织、互动、同步”的特征,社会阶层演化,新兴青年群体出现,并在人口构成、经济地位、空间分布、职业分布、业态、群体类型、社会交往、利益诉求、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方面呈现出特殊性,导致中国社会个体“自主化”进程加快,党的统战工作和群团工作科层化加剧,阶层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加深,给当前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然而,新兴青年群体的四大“杠杆作用”不容忽视,为此,主张在正确处理“强弱群体和强弱”、“责任追究和优先豁免”、“重点培养和普遍撒网”三大关系的基础上开展新兴青年群体工作,引发了在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鸣。

  在积累了丰富而深入的大量实证资料的基础上,李志更主任侧重于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就业的影响。她用大量的数据分析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6个方面的影响,指出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主张强化培养与促进就业并重,强化协同与促进参与并重,强化监管与促进服务并重,强化规范与促进长效机制建设并重,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接收和参与单位层面共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

  马抗美教授长期关注“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她敏锐地发觉到,创新创业新态势这一时代背景对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主张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亟需遵循需要导向、夯实基础、动态衔接、统筹协调等基本原则,构建符合实际,多样化、多层次、实用型的大学生村官“预培养”机制。

  创业要“尖”强、先当一个“斌”、看淡一张“卡”。张立勇副秘书长结合自身体会,从创业路径、创业基本功和创业心态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创业体验的“三字经”,认为,作为青年创业者和从业者应具备“六得”,即信得过、用得上、干得好、下得去、留得住、冒得出,以此来不断塑造青年人才的职业人格。

  黄勇主任在发言中指出,为青年人才服务的最高境界是持续不断地推动相关政策出台,但当下主要问题是国家青年事务的主管机构并没有青年政策的制定权和实施权,最多是参与,造成实际上的工作脱节;虽然目前国家层面的青年发展规划即将出台,但地方上除了少数一线城市,很多地方对作为青年发展政策集成的青年发展规划还是很难把握,容易造成一些好的政策的执行缺乏延续性;在青年政策的供给层面,当下最缺乏的是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更多的“破格”政策;当下服务青年流动的机制还缺乏市场化的配置力量,科学助推青年人才合理配置的市场化服务业态几乎没有发育,与此配套的人才流动经纪人队伍还很稀缺。

  在互动交流环节,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和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改革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投入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与会各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能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起推动作用且产生积极影响的研讨会,气氛热烈,成果显著。

  最后,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韦智敏做会议总结发言,对为筹备研讨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对专委会工作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要提高认识。人才是创新之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希望大家提高对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这一重大课题的认识。二是要重视研究。希望大家,尤其是从事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相关问题的专家、学者,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相关论述,加强研究,从人才强国的高度,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发展新思想、新理念,为党和国家青年人才培养事业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生活 | 艺术 | 综合 | 图片

版权所有 by 中国时代文化网

事务邮箱:shiwu@china-timesculture.org

ICP备17162560号-1